当前位置:首页 >娱乐 >范正利:一代君王视角下的泰山信仰 乾隆十三年戊辰二月初四 正文

范正利:一代君王视角下的泰山信仰 乾隆十三年戊辰二月初四

来源:另辟蹊径网   作者:热点   时间:2024-05-15 02:07:44

乾隆十三年戊辰二月初四 ,皇帝启銮东巡,利代“祭阙里秩岱宗”。君王中原国际【Aurl:www.8233066.com】送888元途中,视角乾隆皇帝“得诗八韵” ,下的信仰但见得威仪天下——“千官纷祖饯,泰山万骑拥旌旗。范正”

乾隆十三年 ,即公元1748年  ,君王这是视角乾隆皇帝首次登临泰山。据《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》,下的信仰二月二十九日至三月初一日 ,泰山乾隆皇帝连续三日诣碧霞宫拈香祈福。范正就此番东巡的利代中原国际【Aurl:www.8233066.com】送888元缘起,颁于乾隆十二年丁卯六月初一的君王上谕中已然备述。“奉圣母皇太后懿旨 :泰山灵岳,坤德资生 ,近在鲁邦 ,宜崇报飨”当是一大来由。

“泰山者 ,万物之始,阴阳之交 ,众岳之宗。”在《重修碧霞元君庙碑记》中 ,乾隆对这座神山极尽尊崇之意,且“愿揭其虔于元君” 。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长岁月的一代帝王 ,在泰山以及泰山女神面前是怎样异乎寻常的一种谦卑 !

何以泰山 ?“海内学者奉为山斗”的清代大儒阮元,在《泰山志》序中慨叹道 ,“山莫大于泰山,史亦莫古于泰山 。”今人蔡尚思先生也曾讲过:“中国古文化,泰山与武夷 。”泰山,文化之山 、信仰之山 ,华夏民族精神与文明本源的象征。

“人间灵应无双境,天下巍峨第一山” 。惟其“灵应” ,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碧霞元君为奉祀主神的泰山香社绵延至今 。碧霞元君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最著的女神之一,无怪乎张岱所言 :“元君像不及三尺 ,而香火之盛 ,为四大部洲所无。”而乾隆皇帝淡化了民间奉事碧霞元君与国家秩祀泰山之神(东岳大帝)之间的边界 ,可视为对民间碧霞元君信仰的一种认同。

乾隆与泰山的不解之缘可以上溯至其即位之年 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乾隆诏曰:“朕思小民进香祈祷 ,应听其意,不必收取税银 ,嗣后将香税一项永行蠲除 。”遂于次年六月 ,下旨革除泰山香税。似在不经意间,乾隆皇帝留下了泰山信仰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。

乾隆五十五年,二十七岁的才子阮元得授翰林院编修 ,“三朝阁老”此时刚走上仕途未久 。同一年 ,乾隆皇帝已“八旬万寿”。据前述乾隆朝实录  ,是年春三月初四日 ,乾隆皇帝东巡至泰安府谒岱庙 ,次日登岱“命诸皇子随诣碧霞宫瞻礼”。这是乾隆皇帝最后一次登临泰山。与此前祀神遵循祖制行二跪六叩礼不同,乃行三跪九叩之礼 。其《谒岱庙瞻礼》诗云 :“九叩申虔谢,八旬实罕逢。”虔敬如斯 ,可见一斑。

史学家戴逸曾言  ,乾隆皇帝“是中国诗史上创作最宏富的第一名多产诗人”,录入《御制诗集》者凡四万一千八百首 ,自称“五集篇成四万奇 ,自嫌点笔过多词”。乾隆十至泰安六登岱顶 ,据称留诗一百七十余首 ,另留碑碣一百三十余块,并于所经庙宇 、亭阁、行宫遍题匾额。

在王子正史编著的《泰山名匾》中,收录乾隆皇帝御题匾额三十六块(或含集字匾额) 。乾隆匾额数量为本书之最,并未出人意表。可以想见的还有,文治武功经国济世的大清国皇帝 ,其时以最为谦恭的姿态为毕生仰望的大山挥毫命楮——

“独尊宇宙”“上摩苍昊”“震维灵岳”“神威巨镇”“造化神秀” ,诸如此类,是为乾隆皇帝眼中的灵岳泰山;“资生普润”“权舆造化”“紫垣凝命”“灵府慈光”“赞化东皇” ,凡此种种 ,是为乾隆皇帝心中的泰山诸神 。

泰山红门阁东为弥勒院 ,北侧大殿所奉即是弥勒佛 ,殿内悬有匾额,上书“有容乃大” ,亦为乾隆皇帝御笔。泰山之博大,亦在兼容并蓄 。作为道教名山,泰山并不缺少佛家古刹 。比如传为肇造于六朝的普照寺 ,比如始建于东晋的灵岩寺,又比如创建于南北朝的玉泉寺 。乾隆皇帝所题匾额 ,“普门圆应”“性因妙果”“现因果法”“灵岩胜境”“卓锡名蓝”自是关乎佛教 。

窃以为 ,匾额研究当置于泰山宏大而厚重的历史人文背景之下 ,而以泰山信仰切入也无非是予以多维度解读之一端。诚然,当下的泰山信仰绝不仅仅停留在宗教层面;对中华文明根脉的守望,对民族精神灵魂的敬畏,或是泰山信仰的真正内核 。


范正利,文化学者、财经作家;本文为方志出版社所出版《泰山名匾》序言,原载中国日报网 。


责任编辑:吴越

标签:

责任编辑:焦点